【读书笔记】读天涯kk神贴三部曲
什么决定商品的价格,价值?是供求关系,只有供求关系。
如果房地产交易量下降,不再具有吸金功能,那么农产品等生活必须品以及房屋租金等等就会大幅上涨。这是因为多出来的大量钞票总要有个流向,如果不被房地产吸收,就会被大蒜,绿豆,姜,及全部生活必须品的上涨来吸收
官方的统计数据从来是可以很雷,但不可以很真。 我们的统计原则基本就是:村骗乡,乡骗县,一骗骗到国务院。 不知道有人去市、县、乡、村进行过社会调查没有? 社会调查是怎么一回事? 我来告诉你,所有的关于人口、收入、田地、贫困户的数据都是官方统一编写,统一口径,如果胆敢有哪个小民对调查人员乱说,那是吃不了兜着走的。 你问数据编来编去的意义在哪里呢? 意义很大,起码跟向上申请拨款是关系非常密切的。数据不假,钱从哪来? 统计数据无所谓是否真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或缺利益的重要手段。 假设官方想证明房地产不存在泡沫,那么一定拿的出不存在泡沫的统计数据作证。 反之,也一样。 好比,CCAV 为了证明高空置率的结论,派出记者专门找偏远且刚刚完工的楼盘,进行了一次纯粹为了证明内部已事先得出结论的毫无科学依据的调研
商品房本来名字中就有商品二字,不准投资岂不是笑话?真正不准投资的那叫公房,这才是保证老百姓有房住的关键
房地产游戏的模式 三个环节:地方政府卖地、银行贷款、开发商在二级市场销售。 地方政府卖地之后,剩余的风险和收益都归银行和开发商。 地方政府卖地的款则用于地方广场、地铁、公路之类的建设和权贵的挥霍。 地方政府只负责卖地,是无风险的买卖
税收从来都是向下游转嫁的,政府多收出来的钱一定是通过最下游的房租来体现
自古而今,即使最辉煌的朝代,最被广大群众津津乐道的太平盛世,普通群众也仅仅只是解决了温饱而已,包括贞观、文景、康乾。 国家的富庶都是以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为代价的
房价不是由统计局的平均收入决定的。而是精英的平均收入决定的
精英社会,丛林法则,金字塔式收入结构。人民币再多,也不可能流到金字塔的底端
历史的改朝换代都是大饥荒引起的,无论是汉末、隋末、唐末、还是明末。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对政府的震动要远远大于房价的上涨。 农民具备最原始的力量,而他们关心的并不是三线以上城市的房价,而是能否填饱肚子。 而关心自己能否拥有一套产权房的都市白领,除了呻吟一下意外,几乎是没有什么有效反抗的可能的
所谓没有阶级就没有人性,有人性就会有阶级。只要是有贫富差距的社会,只要存在阶级,只要存在统治和被统治,这个社会就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出现大量的底层居民,没有这些底层居民。权贵就不能很好的生活。
真正可怕的是官员一方面谋取私利一方面把亲属和存款送到国外,这其实是一种国家背叛。在国内榨干老百姓的血汗,得到的金钱却在国外挥霍。什么叫卖国,不过如此
商品房和公租房的区别实际就是土地性质的不同:一个是出让,一个是划拨。 出让那必须是招拍挂(招标、拍卖、挂牌),那必须是天价。 划拨就基本算是白给,收钱就是象征性的意思意思。 是商品房还是公租房,土地的性质说了算,地方政府说了算。跟房屋质量没有关系。 一套房子假设20000一平,房子的价值也就占30%,剩余的都是土地的价值
稳定压倒一切
全国富人买北京上海,全省富人买省会,房价的合理性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本地平均收入来衡量。精英阶层的购买力才是关键
自古以来,能够赚大钱的都是红顶商人,而不是普通个体户
当大多数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时候,占有绝大多数的金字塔下层的群众能够分配到的资源就越少,资源的价格就会越高,少数的金字塔中上层的既得利益者就会越富有
政府通过不断稀释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并且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平准制度,一方面保证了绝大多数人民的基本吃饭问题,另一方面让中下层群众手中的余钱基本消耗在特定的商品上,以至于不得不马不停蹄的劳作,这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向前发展。而上层精英就可以坐享其成
80 年代,那时的人们靠省吃俭用积攒出节余,被消耗在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上。通过不断的劳动,才能吃饱饭,才能攒点钱买三大件取媳妇
80 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的工资提高了,手里的结余增加了,彩电、冰箱的大规模普及又消灭了老百姓手中的流动性
紧接着电话、空调又接过了彩电、冰箱的大旗
如今,汽车和商品房的发展成为消灭老百姓手中的流动性的最好工具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一旦对资源的支配权可以换取利益,贫富两极分化是发展的必然
房地产具备了投资品和生活必须品的双重属性,既可以让金字塔中上层的精英群体依靠房地产保值增值,又可吸收掉中下层群众的未来若干年的结余资金
发行大量货币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通过通货膨胀来消灭广大群众手中的流动性,是政府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法宝,适度的通货膨胀当然是缓解社会矛盾的良药
人人都可以买得起商品房,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当然如果你赶上了国家调控的好时机,那你就要认真选房,做足功课,迅速出手。因为买到一套户型、位置、楼层都让你满意的房子,在商品房热销期,是很难的事情,根本没有给你挑选的机会,而在调控期,或许房价没怎么下降,但绝对给了你挑选的余地
体制外人员养老确实是个问题。做生意的赚钱养老。聪明的下手早的以房养老。最惨的是没有混上去,且又没有特殊技能的私企打工仔。养老实在是个大问题
无论投资还是自住,最重要的还是稀缺性,首选还是学区房
自住最好买政府公务员小区,无论是商业配套,教育配套以及休闲娱乐配套都是商品房所无法比拟的
侥幸能在有生之年平平安安就是最大的福气,身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领导人的智慧和才干决定了国家的命运,统帅的智慧和才干决定了军队的命运,而个人的智慧和才干决定了个人的命运。个人的智慧来自对大方向的把握 精英社会相对于法制社会存在更多的不稳定性,更崇尚个人能力、才干与职业精神,如果刘备只懂得眼泪是不可能得到三分天下的。 精英社会的根本就是以人治国,就是要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别
对于具备投资属性的商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与商品之间的关系。当货币量大于商品供应量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即使人为打压也是短期行为,这是铁律
当新房的价格低于周边二手房价,并且成交量开始逐渐攀升就是买房的时机
体制是不能动摇的根本,是国家稳定的基础,高房价是体制造成的必然结果
历朝历代,统治者代表的都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历朝历代的改革都只是为了缓和底层群众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防止因为过激发生极端群体性事件
以前的科举制度与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基本目的都是相同的,让全天下的优秀的和不优秀但有出身的知识分子依附于官,这样就有了绝对的话语权。无法进入体制内的知识分子,有商业头脑和技术专长的人员,就相当于过去的商人、小作坊主,尽管也许还算富裕,但是没有任何地位,任人支配。要是没有一技之长,又不能经商,就基本上在社会的最底层很难翻身,相当于过去城市里的贩夫走卒,甚至无片瓦立锥,糊口都是困难,地位和稳定性反而远远不如自给自足,拥有宅基地的农民
40岁买房的人很不靠谱,首先40岁的人不一定有钱,反而错过了最敢买房的黄金年龄。其次是40岁贷款年限就短了好多,相当于月供压力更大了
将来,有地可耕的农民将会成为都市中的底层群众羡慕的对象,农民有地有住宅有粮食。进可以在城市打工,有聪明的甚至通过经商迈进富人阶层,退可以回乡种田,虽然现钱不多,但是吃穿住行都是没有问题的。 而真正一无所有的将是大量在都市中沦为贫困的人群。在打拼挣扎的打工仔,如果没有能力购置房产,也没有得到向上爬的机会,在都市立足将变得困难,而又毫无退路
中国的学者是很难拿出点时间好好搞搞学问的,功利性太强
在购买之前,认真进行考察。不但要考察周边楼盘,还要考察你所购买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交通状况、商业和学校的分布。最好能够了解当地政府的规划
经济的发展才是一个城市房价上升的驱动力。
一般裁减公务员都是专门裁那些没背景,没关系,不会拍马屁,傻干活的。而留下的就是有背景有关系,会拍马而不干活的。当傻干活的公务员被裁掉以后,剩下的不干活的公务员照样不干活。于是政府发现没人干活了,人不够用了,再大批量招人,所以越精简人越多。这就叫精减膨胀
真正公平的社会并不是均贫富、等贵贱的乌托邦,也不是贵族享有领地少女初夜权的强权社会,而是法制社会,大家在一个完善的法律制度下,享有人身和财产自由,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法典之下对于任何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平民还是权贵
人们最希望的,就是在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安居乐业,自食其力。政府的职责就是健全法制,维护一个良好的环境,剩下的事,交给民间去做。三天两头出政策,过度插手百姓如何过日子,甚至朝令夕改,就会让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无所适从。
不能考中进士的明清两代知识分子,即使经商发了大财,也一样让人看不起,不能光宗耀祖。今天的知识分子将面临同样的命运。体制外,凭个人的本事和运气,自生自灭
月供不要超过全部收入的70%,如果超过这个边际,就会有较大风险
从一个小吏变成中高级干部,是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政治斗争史的
房子一定要趁年轻买,刚开始钱不够,就不要计较太多,先买个小的,以后有能力再换,如果没混出来,以后起码有个自己的窝住。不至于租房子被人赶出来
中国则是取不足以奉有余,竭全民之力供特权阶层挥霍,没有哪个年龄段享受过全民福利,还得共同面对养老难题。房子,真不算此生最纠结的事。正是如此,以后城市的底层吃饭都是问题,政府最喜欢拿房子说事转移矛盾
好的政策就象挂在驴子鼻子上的胡萝卜,让人永远有希望,但是拼命追也吃不到。这就是中国政治家的最高智慧
搞双轨制,权力部门内部低价拿指标,再在市场上高价出售,是体制内快速发财致富的方法,已历经千年,还会世世代代延续
我们买房子的风险不在于房价下跌,而在于购房时的风险
买二手房,一定不要盲目相信中介。特别是中介费,最好是办完过户手续再向中介支付
统治阶级需要大量的社会底层,日子才能好过 房东需要大量的空军和无房户,日子才能好过。 郭海藻不稀缺,宋思明稀缺 社会底层不稀缺,金字塔中上层的稀缺 租房客不稀缺,好位置楼盘稀缺。 做小本生意的不稀缺,好位置商铺稀缺。 电脑电视不稀缺,和田玉翡翠稀缺 儿童和人民教师不稀缺,重点学校稀缺 没有医保的病人不稀缺,好医院稀缺 人民币最不稀缺,好的投资品种稀缺。 无所谓唱多还是唱空,都没有意义,就是个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
好的房子越是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房价才会越高,房租才会越高。 政府一定会大幅提高购房的准入门槛,只有垄断的生意才是无风险的,才能保证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高房价是贫富两极分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现有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
王莽改制和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一个道理,初衷都是好的,亲民的。 然而不在于政策的出发点,而是通过谁去执行。 通过谁去执行? 只能是官吏权贵执行,不可能是通过屁民自己执行,那是无政府。 结果,没有政策才是最好的政策,无为反而让老百姓能过几天舒服日子,参见文景之治。 而任何政策都变成官吏权贵执行时大肆搜刮的工具,都会引起社会不稳,甚至正权不稳
官僚利益集团才是国家的主宰,他们是一切政策的执行者,不顾这个阶层的利益,任何好的政策都会变性,只会激化矛盾,致使社会与国家崩溃
明代的“文死谏”,所谓的名士清流要比现在的媒体更敢说话,并且以冒犯天颜为荣,如果因谏被皇帝打死,不但不会害怕,还会引以为傲,流芳千古。s 现在的媒体是只要吸引眼球,无论真假满嘴胡喷,不过客观上也起到了约束公权力过分滥用的作用
话语权从来都是为权贵服务的。读新闻,要擦亮眼睛。看专家的话,更要擦亮眼睛。媒体和专家,不是一般的黑
中国的的经济发展依靠投资推动而无法依靠消费拉动。凡是具有投资属性的商品都被热炒,而消费需求却很难有大的提升
一个朝代的中期远没到变换大王旗的时候,接最后一棒也就无从谈起。不承认现实无异于把头埋在沙子里躲避危险的鸵鸟,是自欺欺人而已
体制内的权力要和体制外的头脑和资金相结合,才能产生收益
凡是收钱的事,富人要先做个表率的,仅仅是个表率,表率完了,就该收穷人的了,从穷人手里拿的钱,还是富人分。所以富人的表率只是一种投资。投资不大,回报却非常大
把权力变成钱,并且有一定标准,上至大夫,小至屁民,都有奉行这个法律不允许但又管不了的规则
保值增值的不止是房子,玉石,黄金,邮票,纪念币,茅台酒,只要有稀缺性,又让人喜欢,符合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的品种,都具有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