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黄金周的一点思考

3+7=8

等式在数学上不成立,在生活上却成立。

中秋三天,国庆七天,最后却只放了八天。细看其组成,八天里有一天是中秋节,剩余七天里占了周末两天,又调休后续周末两天上班,连上七天。实际上除了周末只休了四天假,扣除中秋节一天,国庆不过是三天假期。

电视新闻每天都在播报。哪哪个地方因假期带动资金流动几千万。

有错吗?数据没错,确实是盛况。

没错吗?资金产值竟然只能依靠着这个不等式换来的假期。

我说,这是畸形的繁荣,繁荣的背后,是百姓的无奈无力。

平时想去旅游,却被996死死压住,想去去不了;好不容易等到了长假,所有人都集中出行,高速堵塞,熬到了景区,好嘛,人山人海,看什么风景阿,满眼都是人头。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到大西北的沙漠,无论是洛阳龙门石窟,还是泰山之巅的南天门出现十万天兵,人流涌动简直要把景区给吞噬。就算是小众的景点,拍照都是人挤人挨个排队才能拍上。假期假期,本来是应该舒缓身心放松自己,可现在赶上节假日出行,回来真的感觉累的要死。

一个黄金周假期,至少造成多次的恐怖人流,给交通道路、运输工具、景区服务均造成难以承受的重荷,在交通效率和景区服务上是极大的浪费,呈现为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周期性循环。商贩瞄准机会大赚一笔无可厚非,可是经济整体上只依靠长假来做数据,未免太过捉襟见肘,这彰显的正是百姓平日里的劳苦忍耐。 与旅游消费的成果相比,数据是好看的,上千万的流动上亿的出行,可全国人民齐出行造成巨大拥堵,是巨大的时间成本上的浪费,这笔帐,依然算在了百姓自己身上。

无论猴子如何朝三暮四,一天总能分到七颗枣,相比于2022年中秋加国庆6天净假期,2023年只有4天净假期,反面因中秋和国庆节的叠加,损失2天净假期,非但不是峨嵋山换汤不换药的猴,反而是换汤后又被减少药量的猴。

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春节、“五一”和“十一”法定休假3天,再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每年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而每个长假掀起的旅游消费热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新亮点,被人们称为“黄金周”。黄金周本质目的却是刺激消费,可那是二十年前。二十年前有多少人有钱有时间去消费呢。

如今二十年后,不说绝对,确是绝大部分人都有旅行出游的财力,这是变量,可有些东西却没有随着变量而变化。目的是不变的,可方式却产生了畸形。依靠挤压平时的时间来刺激消费者消费,导致旅游景点的暴满,降低了旅游者的兴致不说,还可能因人过于拥挤造成安全事故,景区也难以承受瞬间从低谷暴涨到高峰的剧烈变化,剧变意味着不符合自然之道,在剧变中失衡,交通、旅游者和景区都难以在变化中调整行为。

因当前出行人口过多,再不宜集中在一个人为假期,反而应是给予人民充分的休闲时间,把五个工作日、八小时工作制落实,使人们有时间自由安排出行,错出旅游出行的高峰,在旅游中享受生活,再不是为了工作效率被迫安排出行,而是为个人便利安排出行。 人应该成为在社会变化中自由调适的人,而不是被朝三暮四欺骗的猴。